511只债券发行“难产” 4000亿规模淤积无“买主”
498.51亿元!8月以来信用债发行再次遇阻,有85只信用债推迟发行或者发行失败。
若将时间拉长,今年以来共有511只、规模4013.57亿元的债券取消发行或发行失败,相比去年同期的364只、2504.71亿元,规模扩大了60.24%。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相比年初热火朝天的发债场面,随着货币政策转向,发债成本升高,导致企业选择“看看再说”。
近期信用债再次出现大面积取消发行的情况,根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当月共有85只信用债(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短融、资产支持证券)推迟或取消发行,规模合计498.51亿元。其中8月最后一周(8月24日至8月31日)就有48只债券推迟或取消发行,进一步显示出,一级发行难度再次加大。不过此次取消规模并未超越今年6月的峰值666.3亿元。
从推迟发行或者发行失败的原因来看,仅有“20静安投资MTN001”一只债券表示是因为发行人自身原因,其余84只债券均表示是市场原因。
例如,“20融德04”表示,由于近期市场波动较大,经发行人、主承销商与投资者协商一致,决定取消发行该债券,后续发行时间另行确定。
由于市场波动较大,部分债券甚至出现认购不足的情况。“20科学城债02”近期表示,由于传真申购订单未募满,经研究决定拟延迟本期债券的发行。
“年初的时候,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流动性非常充裕,债券发行市场呈现供销两旺的情况。不过进入6月份,这种情况出现了变化,由于流动性出现转向,债券市场快速遇冷。此前发一只债的年化利率仅5%,现在大约要升到6%。如果一个债券的规模是5亿,发行期限为5年,这就需要企业多支出2500万元的成本。”一家股份行广州市场部的负责人表示。
发债遇阻,其实早在上半年就已经出现。根据中信证券统计,上半年信用债累计取消或延迟计划发行债券共计324只,合计取消或延迟计划发行规模2480.95亿元,相较于2019年上半年的1668.09亿元,增长了48.73%,整体信用债取消或延迟发行规模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根据同花顺的统计,今年前8个月,共有511只债券取消发行或发行失败,相比去年同期的64只、2504.71亿元,规模扩大60.24%。
国盛证券杨业伟的研报显示,今年“定向降准”“宽信用”等多重有利政策下,融资环境较为宽松,3、4月份信用债发行规模创新高,而后5、6月份信用债发行量骤降。同时,取消推迟发行规模自2月以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相比此前,本轮取消推迟发行的信用债呈现三方面的特点:一从利率关系来看,本轮取消和推迟潮开始时利率尚未上升,后续利率上升加速了这一过程。同时,本轮信用债推迟和取消潮中,利率绝对水平也低于历史高点。
其次,从结构方面来看,与此前比较,本轮信用债取消和推迟发行主体资质明显提升,主要为高评级的地方国企或央企,这些主体的融资渠道较为通畅,因而对融资成本的考虑可日后择机重发;煤炭企业为主的能源行业,以及钢铁、化工企业为主的材料行业取消推迟率较高,需关注其信用风险。
第三,取消和推迟结构集中于高评级债券以及国企和央企等资质较高主体,显示本轮取消和推迟潮更多是发行人择机发行的主动选择,并非融资能力和需求不足。这意味着,如果未来发行人逐步接受了利率最低时期已经过去的现实,那么信用债融资规模也将随之抬升。
对于未来趋势,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发债成本将逐步提升。富荣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吕晓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远大期货采访时表示,近期信用品种整体利率跟随利率品种上行,企业债中,AA+3年期企业债利率上行16.1BP,AAA企业债利率上行17.1BP。城投方面,各期限品种利率亦全面上行,其中AAA3年期品种利率上行幅度最大,为19.7BP。收益率绝对水平来看,大部分期限品种上升至13%-35%区间。(远大期货:马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