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证券中标3.75亿元后“反悔” 被河南政府“拉
远大期货官网:严重违约!渤海证券中标3.75亿元后“反悔”,被河南政府“拉黑”
作者 | 雷晨 远大期货官网 | 债市观察
投标政府债券10.2亿元,中标3.75亿元,缴款日仅仅缴纳0.3亿元,渤海证券一番操作被发行人认为“严重违约”,导致其2019年~2021年河南省政府债券承销团成员资格被取消。
9月21日,河南省财政厅在官网发布一则《关于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未履约足额缴纳河南省政府债券发行款的公告》,引起外界关注。
01
被河南财政厅取消承销资格
公告显示,今年9月9日,河南省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招标发行2020年河南省政府专项债券三十五至三十九期356.31亿元。最终,渤海证券投标5只债券共10.2亿元,中标3.75亿元。
渤海证券发行款3.75亿元本应于缴款日(招标日后第1个工作日,即2020年9月10日)前缴入河南省财政厅指定账户。但是,渤海证券9月10日前实际仅缴纳0.3亿元。
河南省财政厅指出,渤海证券其余3.45亿元发行款未按约定缴纳,构成严重违约行为。
根据有关规定,河南省财政厅决定解除与渤海证券签订的《2019~2021年河南省政府券承销协议》,取消其2019~2021年河南省政府债券承销团成员资格。
公开信息显示,上述五期专项债券的发行总额为356.31亿元,主要用于棚户区改造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其中2020年河南省棚改专项债券(一至三期)发行总额331.79亿元。
具体而言,在356.31亿元的发行总额中,5年期、7年期、10年期、30年期的专项债券发行金额分别为256. 35亿元、57. 82亿元、25.77亿元和16.37亿元。
“此次违约对河南政府债券发行有一定影响,但具体影响还要根据本次发行方式是否为弹性招标,以及相关债券承销协议的内容来确定。”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周亚珠律师认为。
发行文件显示,渤海证券是河南省政府债券承销团的50位成员之一。在上述债券中,渤海证券投标10.2亿元,中标3.75亿元,中标金额并不算高。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债市观察(ID:bondreview)解释道,“渤海证券是认购方,违约不是承销违约,是认购违约。然后河南省取消了他们的承销资格。”
02
违约原因是什么?
首先,就财务状况而言,渤海证券显然不缺钱。
截至2019年末,公司货币资金68.74亿元,其中客户存款为59.99亿元;金融资产账面价值422.07亿元,拿出3.75亿元款项并非难事。
其次,本次投标河南省政府三十五至三十九期债券,也不是渤海证券在地方政府债承方面的首次尝试。
年报显示,2019年渤海证券累计协助各类主体发行企业债、公司债、金融债项目29支,涉及融资规模258.25亿元,并作为多个地方政府债承销团团员共计中标规模21.8亿元。
再次,在河南省本期专项债券发行时,中债资信在信用评级报告中指出,“河南省经济和财政实力较强,政府治理水平较高,债券违约风险极低”,因此评定债券的信用等级为AAA。
拥有强大的政府信用背书,渤海投标之后弃标的原因显然也不是出于对债券信用的担忧。
那么,令渤海证券违约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债市观察多次拨打渤海证券总裁办电话,但均未接通。
一位接近渤海证券的业内人士告诉债市观察(ID:bondreview),“渤海对外统一可能都是技术性违约,但实际上或许有其它原因。”
03
违约的代价
目前,渤海证券真正的违约原因外界尚不得而知。那么,此次违约对渤海证券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王骥跃告诉债市观察(ID:bondreview),“所有合同都允许违约的,付违约金承担违约责任。渤海是借出方,没借出就是后悔了而已,后续不存在要强制借出的情况。”
对于此类状况产生违约金的金额,王骥跃表示,“违约金要看具体协议,这种招标认购的,一般违约金并不高。”
除了或许需要支付一定的违约金,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谢连杰律师指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过程中,券商中标后不足额缴款的情形并不常见。这种违约行为对于证券公司的信用有一定影响。”
据官网介绍,渤海证券于2001年6月8日正式开业,是唯一一家注册在天津滨海新区的综合类证券公司,在2019年券商分类监管年度评级中获得A类A级,截至2019年末共有45家证券营业部。
股权结构方面,泰达国际为公司第一大股东。2019年年报显示,2010年至2019年,渤海证券累计为股东分红31.82亿元。
年报显示,2019年渤海证券实现营业收入27.21亿元,净利润9.4亿元。截至2019年末,渤海证券自有资产总额为459.03亿元,剔除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后的总负债为256.69亿元。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2019年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排名》,在参评的98家券商中,渤海券商总资产位居第30位,营收排名第32位,净利润排名第30位,净资产收益率排在第40位。
行业排名居中靠前,账面又不缺钱,渤海证券在此次“违约”事件的表现令人疑惑。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文末留言。